张三丰全集 扫描版 PDF电子书 下载

2019-06-2616:48:42 发表评论

张三丰全集 扫描版 PDF电子书 下载

 

编辑推荐

一、《张三丰全集》的点校整理,以“空青洞天道光刊本”为部分主底本。由于该刊本存世非常稀少,本人多年搜寻未得,所用版本为台湾自由出版社萧天石《道藏精华》第八集之三、第五集之三影印的内容。以“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为辅底本。以“《道藏辑要》刊本”为主校本,以“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和“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为辅校本。

二、本书收录附录五篇。1.《祖师玄要篇》,邓灵谧、张灵机敬刊,清道光六年(1826)刊印,以“吴镇响云洞天”刊本为底本录入。以“傲雪山房”梓本为校本,该本封面题“张三丰真人编辑”。

2.《三丰丹诀》,选自清傅金铨《道书十七种》。本篇仅收录《张三丰传》和诗词道情,《采真机要》与《金丹节要》难以确定为张三丰作品,且全集中《正讹》篇有“三峰采战之说,多为丹经所鄙”,故不选录。

3.《玄谭》,署名张三峰著,选自明万历年间林兆恩(1517-1598)《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录自《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第019册。

4.《张三丰真人玄谭集》,题“张三丰真人著、金盖山人闵一得苕敷参校”,选自清闵一得《古书隐楼藏书》。以上四种资料大多出现在李西月重编《张三丰全集》之前,内容虽略有重复,但对考察张三丰著述流变大有帮助,故附录《全集》书后。

5.《无根树词二注》,题名“栖云山刘悟元注、长乙山李涵虚增解”,本篇以“青空洞天藏板”为底本点校,参校《道藏辑要》续毕集本。

三、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中西书局印行有“墨井书屋藏版”活字本《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该书当是清末民初之人截取《张三丰全集》部分,糅杂多种内容编纂而成。另有《张三丰道术汇宗》,徐雍辑注,民国年间上海中西书局印行,台湾真善美出版社曾于1968年9月影印出版。该书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性质相同,系汇集多家内容而成。以上二书出现在民国初年,内容真伪错杂,故不予收录。

四、本书所选底本珍贵精良,校勘忠实于原著,认真准确,对道教内丹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是元明时丹道修炼的代表性人物张三丰的丹道修习及太极内家拳的集成。在我国历史上张三丰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修道有成但大多散落民间,清时李西月翻检大量文献,搜罗历史遗著,重编《张三丰全集》,十分注重对史料的甄别考证,并对一些作品进行了旁征博引、评跋批注,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版本。

由于资料收集查找的困难,当下坊间有关张三丰流传多有讹误。本书点校者本着忠实于原著的原则,在内容结构、编排次序不作调整、不作删节,以体现原编者的风格和思想,保持古文献原有的文字风格。本书的出版为当代各界人士研习与研究健康的传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典籍,有相当的学术及使用价值。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董沛文

河北滦县人,1958年出生。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六代传人,道号董崇文,号文道子。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博士。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河北省道学院院长、唐山玉清观住持。

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经商活动之余喜读道家经典,尤其对商祖陶朱公(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范蠡)推崇备至。在经商活动中,自觉运用道家玄妙思想于为人处世中,且有自己的独到体会。亦好道家养生文化,遍游道教洞天福地,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研习养生术,体悟道教之奥妙精深。荏苒光阴,人生如梦,世间芸芸众生求财、求禄、求寿、求平安者,如过江之鲫!然其最难求者就是“寿”。千古一帝秦始皇,权倾天下,富有四海,却求“寿”无门,望“寿”而叹!而道教之仙学养生文化(内外丹术)中,服食、服药、辟谷、导引、胎息诸术,恰是养生长寿、长生久视之妙术。

遂于经商致富后,出巨资复建唐山玉清观,整理道学经典,助印道教圣典善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执行主编简介:

盛克琦(曾用名盛克奇)

1972年生,河北唐山人。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唐山市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七代、大江西派第六代。早年得到当代内丹学家陈毓照先生(1926—2012)传授西派内丹口诀,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孚琛教授指导道学文化。

目录

序一……………………………………………………………… 任法融(001)

序二………………………………………………………………康志锋(003)

序三………………………………………………………………董沛文(005)

前言…………………………………………………………… 盛克琦(011)

三丰祖师全集序……………………………………………清·汪锡龄(001)

序……………………………………………………………清·董承熙(002)

叙……………………………………………………………清·李迦秀(003)

叙………………………………………………………… 清·李涵虚(004)

凡例十三则……………………………………………………(005)

附录:凡例十二则… ………………………………………(006)

虚白堂志… …………………………………………………(007)

张三丰先生全集总目… ……………………………………(007)

《张三丰先生全集》题署……………………………………(008)

张三丰先生全集 卷一

诰………………………………………………………………(010)

明天顺皇帝敕封诰命… ……………………………………(010)

宝诰一… ……………………………………………………(010)

宝诰二… ……………………………………………………(010)

宝诰三… ……………………………………………………(011)

宝诰四… ……………………………………………………(011)

宝诰五… ……………………………………………………(011)

参礼如来宣赐佛号并赞… …………………………………(011)

传…………………………………………………………(012)

列 传(《明史》)…………………………………………(012)

列 传(见《征异录》)………………………………… 祗园居士(013)

列 传(见《七修类稿》)…………………………… 明·郎瑛(013)

列 传(《淮海杂记》)…………………………………明·陆西星(014)

三丰先生本传… ………………………………………汪锡龄(014)

三丰先生传… ………………………………………圆峤外史(017)

道 派…………………………………………………………(018)

大道渊源… …………………………………………………(018)

前历祖传… …………………………………………………(018)

后列仙传… …………………………………………………(020)

列仙派演… …………………………………………………(022)

正 讹…………………………………………………………(026)

显迹类………………………………………………………(030)

度沈万三… …………………………………………………(030)

寓金台观… …………………………………………………(031)

隐太和山… …………………………………………………(031)

寄常遇春… …………………………………………………(031)

见蜀王椿… …………………………………………………(032)

寓指挥家… …………………………………………………(032)

寓开元寺… …………………………………………………(032)

三却廷诏… …………………………………………………(033)

滇南践约… …………………………………………………(033)

游鹤鸣山… …………………………………………………(034)

题诗警祸… …………………………………………………(034)

混迹京师… …………………………………………………(034)

一晤因缘… …………………………………………………(035)

道示明玉… …………………………………………………(035)

明殿飞升… …………………………………………………(035)

玄光表异… …………………………………………………(036)

七针先生… …………………………………………………(036)

赠角黍翁… …………………………………………………(036)

诗挫番僧… …………………………………………………(037)

一戏方士… …………………………………………………(037)

二戏方士… …………………………………………………(038)

三戏方士… …………………………………………………(038)

四戏方士… …………………………………………………(039)

五戏方士… …………………………………………………(040)

六戏方士… …………………………………………………(040)

七戏方士… …………………………………………………(041)

道观题诗… …………………………………………………(041)

大闹魏祠… …………………………………………………(041)

道逢吕祖… …………………………………………………(042)

枯梅复生… …………………………………………………(042)

青云障暑… …………………………………………………(042)

西溪假寐… …………………………………………………(042)

补 辑…………………………………………………………(044)

金箔交辉… …………………………………………………(044)

梦里传方… …………………………………………………(044)

度汪梦九… …………………………………………………(045)

秦安溷迹… …………………………………………………(046)

张三丰先生全集 卷二

古 文…………………………………………………………(050)

陈雷谷传… …………………………………………………(050)

陈中行传… …………………………………………………(050)

完璞子列传… ………………………………………………(051)

慧通子列传… ………………………………………………(052)

沈线阳小传… ………………………………………………(054)

余氏父女传… ………………………………………………(055)

芦汀夜话… …………………………………………………(055)

四皓考… ……………………………………………………(056)

八遁序… ……………………………………………………(056)

自题《敕封通微显化真人诰命》后跋… …………………(057)

与明冰壶《道法会同疏》……………………………………(058)

跋《道法会同疏》后… ……………………………………(059)

跋《蓬莱仙奕图》……………………………………………(059)

与完璞书… …………………………………………………(060)

《永乐大典》记………………………………………………(061)

“悟真”字解…………………………………………………(061)

刀尺赋… ……………………………………………………(061)

《玄要篇》自序………………………………………………(062)

湖南山中与胡给事夜话… …………………………………(063)

隐 鉴……………………………………………………………(064)

张三丰先生隐鉴书法四条… …………………………………(064)

元… ……………………………………………………………(064)

无有先生/064 刘梦吉/065 萧彝尊/065 仇山村/065 裘元量/066

吴伯清/066 陈茂叔/066 杜伯原/066 戴汝翼/066 武伯威/067

张光弼/067 吴渊颖/067 许白云/067 王原吉/067 陶宗仪/068

蔡清真/068 顾仲瑛/068 李高冈/068 杨廉夫/068 王山农/069

明天渊/069 张伯雨/069 虞伯生/069 赵子常/069 汪德辅/070

谢子兰/070 沈元吉/070 徐仲由/070 黄子运/070 张惟中/071

王仲光/071 陈克昌/071 梁不移/071 程抟霄/071 徐方舟/072

韩公望/072

明… …………………………………………………………(072)

焦始谟/072 孙太初/072 王廷珪/073 王先生/073 徐延之/073

王原夫/073 俞古章/073 徐勉仁/074 许澹初/074 沈启南/074

方元素/074 程叔朋/074 秦仲孚/074 董萝石/075 吴康斋/075

娄克贞/075 陈白沙/075 薛敬轩/076 张海观/076 金元玉/076

唐伯虎/076 罗达夫/077 赵淮献/077 沈子登/077 陈寄委/077

顾英玉/077 朱君佐/078 徐先生/078 来矣鲜/078 罗整庵/078

谢子佩/078 陆子传/079 李印南/079 虞长儒/079 安我素/079

姚公绶/079 周叔大/080 陆嗣端/080 闻隐鳞/080 陈仲醇/080

殷方叔/080 朱白民/081 李因仲/081 谢汇先/081 陆茂璩/081

黎左岩/081 方密之/081 刘念庭/082 张昊东/082 魏叔子/082

刘钦尔/082 夏元贞/082 林明俊/083

清… …………………………………………………………(083)

黄太冲/083 仇知几/083 陶存存/083 颜钦明/084 沈越溪/084

程伍乔/084 张幻花/084 金寿门/084 李客山/085 赵鸥白/085

殷果园/085 吴竹桥/085 罗两峰/085 翁澹生/086 徐洄溪/086

张三丰先生全集 卷三

大道论…………………………………………………………(088)

上 篇…………………………………………………………(088)

中 篇…………………………………………………………(091)

下 篇…………………………………………………………(092)

玄机直讲………………………………………………………(095)

炼丹火候说二篇… …………………………………………(095)

返还证验说… ………………………………………………(097)

服食大丹说… ………………………………………………(099)

一粒黍米说… ………………………………………………(100)

登天指迷说… ………………………………………………(101)

注《九皇丹经·龙虎铅汞论》………………………………(104)

注吕祖《百字碑》……………………………………………(104)

道言浅近说……………………………………………………(108)

附:三丰先生辑说… ………………………………………(114)

张三丰先生全集 卷四

玄要篇上………………………………………………………(120)

仿古二章… …………………………………………………(120)

上天梯… ……………………………………………………(121)

亲口诀… ……………………………………………………(121)

答永乐皇帝… ………………………………………………(122)

道情歌… ……………………………………………………(122)

炼铅歌… ……………………………………………………(123)

先天一炁歌… ………………………………………………(124)

铅火歌… ……………………………………………………(124)

了道歌… ……………………………………………………(125)

打坐歌… ……………………………………………………(125)

道要秘诀歌… ………………………………………………(126)

大道歌… ……………………………………………………(127)

真橐籥歌… …………………………………………………(130)

玄关一窍歌… ………………………………………………(130)

炼铅歌… ……………………………………………………(130)

金丹歌… ……………………………………………………(131)

金液还丹破迷歌… ……………………………………………(132)

龙虎还丹指迷歌… …………………………………………(134)

注《九皇丹经》三月生魂金丹三还一返歌… ………………(135)

注《九皇丹经》四月生魄金丹四还二返歌… ………………(135)

注《九皇丹经》七月开心七窍金丹七还五返歌… …………(135)

注《九皇丹经》十月形神坚固金丹十还歌… ………………(136)

固漏歌… ………………………………………………………(136)

了道歌… ………………………………………………………(137)

回文诗… ……………………………………………………(138)

金丹诗三十六首… …………………………………………(138)

咏先天鼎… …………………………………………………(149)

金丹诗二十四首… …………………………………………(149)

大丹诗八首书武当道室示诸弟子… ………………………(155)

琼花诗… ……………………………………………………(156)

七绝… ………………………………………………………(157)

玄要篇下………………………………………………………(158)

登高台… ……………………………………………………(158)

天仙引… ……………………………………………………(159)

一枝花… ……………………………………………………(161)

咏蛰龙法… …………………………………………………(163)

渔父词… ……………………………………………………(163)

蛰龙吟… ……………………………………………………(163)

美金华二首… ………………………………………………(164)

一诀天机… …………………………………………………(165)

玄关交媾曲… ………………………………………………(166)

阴阳交会曲… ………………………………………………(166)

洞天清唱六叠… ……………………………………………(167)

丽春院词二首… ……………………………………………(168)

西江月… ……………………………………………………(169)

自题《无根树词》二首… …………………………………(169)

鹧鸪天… ……………………………………………………(169)

卖花声… ……………………………………………………(170)

无根树道情二十四首… ……………………………………(170)

四时道情… …………………………………………………(176)

青羊宫留题道情四首… ……………………………………(177)

五更道情… …………………………………………………(178)

五更道情… …………………………………………………(180)

五更道情… …………………………………………………(181)

五更道情… …………………………………………………(182)

五更道情… …………………………………………………(184)

九更道情… …………………………………………………(188)

叹出家道情七首… …………………………………………(190)

天边月道情九首… …………………………………………(193)

一扫光道情十二首… …………………………………………(195)

鹧鸪天… ……………………………………………………(198)

五更道情… …………………………………………………(198)

玄机问答… …………………………………………………(199)

张三丰先生全集 卷五

云水前集………………………………………………………(202)

《云水前集》序………………………………… 圆通弟子(202)

云水集… …………………………………………………(202)

登华表山/202 游辽阳诸山作/202 甲子秋游燕京作/203 呈廉阁

老/203 题止善堂呈主人/203 廉平章以书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感而

咏此/204 送廉公之江陵/204 博陵上仲晦相公/204 有感/204 答

刘相公书/204 读先子房传有感/205 家居无事,忽有邱道人见访,

临别诗以赠之/205 遥挽刘仲晦相公/205 三十二岁北游/205 上

曲/206 恒岳/206 悠悠歌北岳作/206 东游/206 赠棠邑令家希孟

弟/206 游岱宗步希孟弟原韵/207 日观早起观日/207 山中寻张

忠高隐处有作/207 丹岩山/207 徂徕山/208 河东/208 雷泽晚

行/208 游中条山/208 中州纪行/208 王屋山/209 嵩岳/209 西

游/209 关中旅寺有怀/209 华岳/209 扶风明月山中,有清风

洞,过而口占/210 宝鸡晚行/210 小庐题壁/210 书怀/210 终

南呈火龙先生/210 出终南二首/211 丹成作歌/211 由夔府下江

陵作/211 辽阳积翠村二首/212 燕赵闲游,晤邱长春,遂同游西山

/212 津门柳/212 两湖吟/212 赤壁怀古/213 洞庭晤吕纯阳先生

/213 题阳台/213 蜀市题/213 太和山道口占二绝/213 题武当

山/214 衡岳/214 登岳阳楼用杜韵/214 道走河南,公卿颇有闻余

名者,书此笑之/214 晚步咸阳/214 带月过武功飞行至栈/215 锦

江/215 江上吟/215 游庐山/215 吴越吟/215 元杭省左司员外

郎家光弼昱庐陵人,余游杭州相遇于湖,自谓将有湖山之志,书此壮

之/216 天目闲居歌/216 赠广海和尚/216 遇家伯雨外史杭州

人/216 游金陵赠沈万三/217 别万三/217 西湖二首/217 赠金粟

道人/217 还蜀吟/217 归秦/218 大元至正二十六年丙午暮秋,金

台观游魂七日,归来付杨轨山一偈/218 入蜀/218 渔父词/218 赠

焦始谟先生/218 余阅山水多年,所尝留意者,蜀之大峨、楚之武当,

因各构一庐,为往来栖真之所。出则青鸾万里,入则白云一窝。佳夕

澄清,在武当栖云庐,望大峨留月庐作此/219 栖云庐闲望/219 闲

吟/219 将之巴蜀,示门人邱元靖/220 题玄天观寄蜀王/220 成都

留题姜氏家/220 却聘吟/220 读元故提举杨廉夫先生集/220 尝作

《八遁篇》,并为《八赞志》,景仰也。今录其赞于此/221 外有焦孝然先

像赞一首,今附于此/222 将之云南,先寄故人/223 滇南会沈子三山,

兼赠令倩余十舍/223 赠沈线阳、余飞霞两女仙/223 夜郎/224 曲靖

到黔阳/224 平越福泉山礼斗吟/224 由思南过黔江题乌鸦观/224 巴

岳山赠僧定一/224 北津楼/225 凌云峰/225 鹤鸣山/225 赠完璞子

见访武当/225 赠王先生歌/225 答永乐皇帝/226 朝真作/226 南京

道观崇清寺题壁/226 读《蒲庵集》/227 隐居吟/227 西苑宫词/227

云水后集…………………………………………………………(229)

《云水后集》序…………………………………… 圆通弟子(229)

大峨遇梦九观察口占赠之/229赴西池仙会/229 天外来/229 游峨

眉小雷门/230 访梦九石堂溪上清晖精舍/230 快快吟/230 石室山

用五言全仄书石上/230 过圆通静室/231 题梦九丹房/231 闹

中苦/231 静中乐/231 留题天竺院赐叶居士/231 山行/231 自

述与汪子/232 采莲歌/232 听梦九子思敏读书/232 籋云歌赐梦

九/232 御风吟/232 能仁院留题/233 晚晴/233 静室/233 题

梦九院中/233 初秋夜行千风寺听人弹琴/233 紫芝洞题石/233 晚

景/234 长清院/234 示梦九/234 山行戏装地仙状/234 山行夜过清

晖阁/234 九峰山/234 闲眺/234 初春/235 岳阳楼晚步/235 归

去来/235 石帆山高道士草庵/235 维扬口占三绝/235 游陈道士菊

轩/236 咏红叶示人/236 西峰亭/236 山中吟/236 臣泸硖子中

行/237 游戏/237 庐山雨后题石/237 过三香阁赠居士/237 与梦

九/237 能仁院/237 游南峰/238 题陈道人像/238 梅屿/238 马

蹄月/238 黄山题石/238 石生泉/239 天亭山/239 自题画像/239

四言/239 再过台城/239 游戏吟/239 题圆通绰绰山房/240

云水三集…………………………………………………………(241)

《云水三集》序……………………………………… 李西月(241)

云水三集… ………………………………………………(241)

重游剑南歌/241 白云庵/242 潇湘吟/242 渔父词/242 七夕

雨/242 游蜀/242 寒冬游峨/243 与遁园/243 农人引/243 题涵

虚金丹诗/243 泌水洋洋/243 示槃山/243 双清阁和髯仙原韵/243

附:髯仙双清阁原韵/244 冬至/244 元夕轩然台/244 清漪观/244

西江月/245 道院即事/245 书轩然台匾/245 仙家乐用涵虚韵/245

附:原作/245 老游仙图/246 附:吕祖和作/246 附:涵虚同作/246

附:藏崖同作/246 附:蟠山同作/246 老隐仙图/247 附:吕祖和

作/247 附:涵虚同作/247 附:藏崖同作/247 附:蟠山同作/247

南峰/248 潮阳宫/248 山斋夜集/248 乌尤绝顶/248 游青衣山/248

游砥柱山/249 竹抱斋听门人杨蟠山读予《云水前集》/249 宴听潮

轩送李西来之阆中/249 题竹抱斋/249 花酒吟/250 题印月、涵日

二池/250 天门引二首/250 诗仙院祀太白、东坡/250 元夕过杨子

新筑蟠山草堂/250 轩然台/251 江楼/251 长乙山房留题/251 题

《道德经东来正义》/251 自焚画下火偈/252 轩然台/252 用长乙

韵/252 最凄凉/252 和吕纯阳先生元韵/252 双清阁同飞仙联句限

十五咸韵/252 冬日自蓬莱至蜀之行云阁/253 闻涵虚山人弹琴/253

得句示居士/253 联句/254 清吟/254 初春偕李长乙过蟠山小

饮/254 赠李圆阳/254 重九日,与回翁及蓝养素、白玉蟾同游峨

眉/255 重阳后一日/255 约诸子游青城洞天二首/255 新津老君

山/255 长生宫/255 饮鹤巢亭/256 天师洞木桥/256 青城山联

句/256 白云青云两溪/256 鹤鸣山/256 天谷洞/257 赠长乙山居

主人/257 秋晚至岳云楼/257 缥缈山戏招圆阳、长乙/257 游潮洋

寺/257 游罗浮山/257 雨后看峨眉坡仙句作起/258 登瓦屋山/258

附:蟠山同作/258 江涨/258 早秋山居/259 雨中看覆篷山/259

汉张桓侯诞日/259 即景六言/259 久雨/259 元夕后一夕同诸子集

听吟风馆/259 示隐士二绝/260 题王生持平子宅/260 携诸子游

龙泓二绝/260 回轩然台/260 暮春/261 清溪令/261 即景示诸

子/261 销夏/261 夏杪轩然台二首/261 新秋/262 新秋夜雨示团

阳、持平二子/262 高楼秋夜/262 秋雨/262 秋夜闻雁/262 秋

晴示团阳、持平二子/263 九日登轩然台/263 寒露/263 秋夜万景

楼/263 秋日东坡楼/263 瓶梅/264 晚景/264 对景/264 秋日

与诸生集轩然台饮酒杂唱/264秋夜与诸生复集轩然台/264月里江

山/265 秋夕/265 堪叹/265 笑呵呵/265 与诸子定雨/265 爱竹

堂/265 喜光于来岳云楼/266 乐乐乐/266 晓吟/266 示朱生、李

生/266 题族人德轩墓/266 示刘白酒、李鱼溪/267 寻幽/267 新

秋即事仿回翁体/267 送阆泉阆山归阆中同碧城道人联句/267 仲

春初旬示诸生/267 飞吟/268 题麻仙姑听何仙姑吹笙图/268

张三丰先生全集 卷六

天口篇…………………………………………………………(270)

正教篇… ……………………………………………………(270)

儒书篇… ……………………………………………………(271)

禅旨篇… ……………………………………………………(271)

玄音篇… ……………………………………………………(272)

五德篇… ……………………………………………………(273)

孝行篇… ……………………………………………………(273)

淫恶篇… ……………………………………………………(274)

施报篇… ……………………………………………………(274)

盈亏篇… ……………………………………………………(275)

毁誉篇… ……………………………………………………(276)

修短篇… ……………………………………………………(276)

穷达篇… ……………………………………………………(276)

人品篇… ……………………………………………………(277)

快活篇… ……………………………………………………(277)

能让篇… ……………………………………………………(278)

忠恕篇… ……………………………………………………(279)

虚无篇… ……………………………………………………(279)

养生篇… ……………………………………………………(280)

五劫篇… ……………………………………………………(280)

敬神篇… ……………………………………………………(281)

爱人篇… ……………………………………………………(282)

医药篇… ……………………………………………………(282)

相卜篇… ……………………………………………………(283)

堪舆篇… ……………………………………………………(283)

训世文………………………………………………………(285)

戒淫说… …………………………………………………(285)

戒淫文… …………………………………………………(286)

敬日月文… ………………………………………………(286)

劝世修理坟墓文… ………………………………………(287)

地理说… …………………………………………………(287)

张三丰先生全集 卷七

九皇经…………………………………………………………(290)

斗母元尊九皇真经… ………………………………………(290)

三教经………………………………………………………(296)

前三教上圣灵妙真经… …………………………………(296)

中三教大圣灵应真经… …………………………………(301)

后三教大圣灵通真经… ……………………………………(304)

洞玄经…………………………………………………………(307)

洞玄度人宝忏诸天无上真经… ……………………………(307)

菩提圆妙经………………………………………………………(315)

邋遢静光佛代传普陀大慈明心神咒……………………………(317)

钟偈………………………………………………………………(318)

张三丰先生全集 卷八

闲谈类…………………………………………………………(322)

水石闲谈… …………………………………………………(322)

题赠类…………………………………………………………(342)

古今题赠… …………………………………………………(342)

累 记…………………………………………………………(358)

隐镜编年… …………………………………………………(358)

汇 记…………………………………………………………(361)

时地… ………………………………………………………(361)

时地补… ……………………………………………………(362)

名号… ………………………………………………………(362)

遗 迹…………………………………………………………(365)

平越灵迹… …………………………………………………(365)

金碧旧居… …………………………………………………(366)

剑南显化… …………………………………………………(366)

乌江观潮… …………………………………………………(366)

巴岳遗物… …………………………………………………(366)

凌云留像… …………………………………………………(367)

青衣别岛… …………………………………………………(367)

鹤鸣柏树… …………………………………………………(367)

鹤鸣玩易… …………………………………………………(367)

名臣求访… …………………………………………………(367)

峨眉栖真… …………………………………………………(368)

笔墨游戏… …………………………………………………(368)

道坛记………………………………………………………(370)

序传外记……………………………………………………(372)

三丰先生传… ………………………………………………(372)

吴镇响云洞天刻《玄要篇》序… …………………………(373)

岳云坛序… …………………………………………………(373)

附录一

祖师玄要篇…………………………邓灵谧、张灵机 敬刊(376)

重刻《玄要篇》序… ……………………张灵机、邓灵谧(376)

皇明天顺皇帝敕封三丰张真人诰命… ………………………(376)

《玄要篇》自序……………………………………张玄素 撰(377)

金丹论/378 金丹内外火候总论/380 金液还丹破迷歌/380 大道

歌/382 了道歌/384 道髓歌/385 南宫词/385 雁儿落/388 折桂

令/389 一枝花/390 橐籥/391 先天炁/392 金铅接命/392 木汞一

点红,金铅三斤黑/392 红铅接命/392 认药采取/393 真口诀/393

总咏大丹/393 咏先天鼎/393 内外金丹诗十六首/394 无根树歌

二十四首/397 敌魔/401 再求玄关/401 总论玄关/402 平越府还

丹题/402 道成杂咏/402 别杭州友人/402 跋/402

附录二

三丰丹诀…………………………………………………………(406)

张三丰传… ……………………………………………………(406)

金液还丹歌/409 大道歌/411 炼铅歌/412 了道歌/413 一枝

花四首/413 未遇外护词二首/415 取先天/415 闻道/416 铸

剑/416 敌魔/416 筑基/416 炼己/416 玄关/417 后天培养/417

先天下手/417 辨先天铅/417 先天鼎器/418 下手/418 黄婆/418

潇洒/418 了脱胎/418 别杭州友人/419 辨真铅/419 辨真汞/419

以铅养汞/419 分胎/419 转制通灵/420 地元功满/420 天元神

丹/420 至药/420 总咏/420 总咏外事/421 无根树二十四首/421

鹧鸪天/421 一封书二十四首/421 青羊宫留题四首/426

附录三

玄 谭……………………………………………………………(428)

玄歌… …………………………………………………………(429)

玄谭… ………………………………………………………(430)

附录四

张三丰真人玄谭集……………………………………………(436)

张三丰真人自序… …………………………………………(436)

三丰真人小像跋… …………………………………………(437)

三丰真人玄谭全集… ………………………………………(438)

玄 谭/438 正道歌/447

三丰张真人破疑直指全卷… ………………………………(448)

论言直指/448 金丹破疑直指/448

附录五

《无根树词》二注………………… 刘悟元注、李涵虚解(452)

序… ………………………………………………何西复(452)

《无根树解》序…………………………………… 悟元子(452)

三丰张真人源流… ………………………………………(453)

永乐皇帝访三丰书… ……………………………………(454)

三丰托孙碧云转奏书词… ………………………………(454)

自题无根树词二首… ……………………………………(454)

张三丰祖师《无根树词》注解… ………………………(455)

前言

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

序 一

任法融

 

董君沛文,余之旧知,修太上之大道,传龙门之法脉,以道士身,扶玄元教。悟大道之理,兴实业以济世;契圣祖之心,用慈俭而化人。投数千万巨资,复兴玉清名观;历五六载苦功,重塑仙真金身。昔日捐资于学府,助学者编辑圣典;今则统众于京都,携道友点校仙经。经书流通,可辅正道之传承;道术修炼,能健国民之身心。

道依教传,法随文化,经能载道,书可救世。道法经书,玄门之珍宝;历祖仙真,太上之法裔。余注《道德》,讲《参同》,解《阴符》,冀弘道于斯世;栖楼观,住白云,理道协,愿兴教于十方。文字之功不可没,经书之教不可废,道院之根不可除,祖师之业不可亡。今董君发愿,出版圣祖仙真之经书,建立养生修真之道院,乃振兴玄宗之作为,实双修功德之正道。山人闻之,随喜赞叹!

是书系总名曰:《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言道学则道教在其中矣,论文化则经法在其中矣。三百年来,道门未能大兴;一甲子际,经书不见普印。虽曰气运,亦关人谋。人能弘道,众志成城。方今之世,政通人和,宗教复兴,信仰自由,正我道门光大之时也。董君应缘而出,邀学界之名流,统道门之同修,整理仙经,出版道书,化道教于日常,传正法于当世,使道流有道书可读,冀信众有道法可习。功益斯民,德泽后昆。

仙学丹道,摄生要术,最宜普世而利民者也。今以吕洞宾、张三丰仙书为发端,继则编陈图南、李道纯、陆潜虚、李涵虚、傅金铨、闵小艮诸仙全集。是则道门罕印之书,名山深藏之典,如能精编精校,广传广化,则太上之道脉能扶,仙真之正法可续。道济天下,德化苍生,斯功巨矣。

唐山玉清观,古仙葛洪访道之处,真人三丰隐修之地。仙迹随道书以神化,大道借名观而传承。经千年风雨以护道,因国初地震而败落。董君沛文,睹道观之残垣,望断壁之朽木,不忍坐视,乃发心重建玉清道观,再塑三清真容。今则观成而道化,复思经教而民敦。劝善化人,移风易俗,敦伦尽诚,此道教之所当为也;养生强身,修真还丹,羽化飞升,此道士之所当修也。劝善当藉经教,修真须知法诀。道观容道流而弘化,道书载道法而育仙。则知胜地非常,经书宝贵,仙诀难得,因缘殊胜。

书将成,董君索序于余,乐而述之,与共勉焉。

 

岁在戊子年古历八月十五日于京华白云观

(作者系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

 

序 三

董沛文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丰富璀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据传说肇始于轩辕黄帝,教导民众播五谷、创文字、制衣冠、作历律、定算数、立音律、造舟车、创医学,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之河。黄帝战蚩尤,平叛乱,立为天子,居五帝之首。访天师岐伯,问疗病之方,作《内经》,用以解除人民的疾病痛苦。登空同山,拜广成子问道学仙,佐五谷而养民人,用以强健黎民的体魄,延长民众的寿命,道统仙学由此而滥觞,道教也由此而初具雏形。

民族的根基在于传统,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独立的民族,关键在于他的传统,它是民族的旗帜,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识。没有自己独特传统的民族,不能保持自己民族传统的民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更不会有独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华夏民族的传统,就是五千年的历史,就是民族一脉相承的国学文化。弘扬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皈依,民族精神得以独立,才能将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民族之上!

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传统来源两个方面:一是道家,创立于史官,以《老子》为代表,崇阴尚柔,提倡静、柔、谦、弱、下、和之六德。道学文化,实际是继承了母系氏族文化传统,拥有几十万年的实践和发展经验,是成熟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老传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原始基因。二是儒家,创立于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以《诗》、《书》、《礼》、《易》为代表,贵阳贱阴,推行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儒学文化,是继承了夏商周三代的父系氏族文化传统,仅仅拥有四五千年的实践经验,是渐进成熟的“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新传统”,是我们民族文化原始基因的外延和发展。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过都是在祖述道家,我们应向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中发掘智慧!

鲁迅先生(1881—1936)在《致许寿裳》的信函中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诠释此义云:“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的大半。”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著名学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1900—1995)也曾强调:“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第178页,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这些论断,可以说“一语中的”,显然道教和道家是解开全部中国历史之谜的钥匙。

东汉时期张道陵以道家之学为基础,吸纳原始巫觋之术创立“五斗米道”,和以《太平经》为经典的“太平道”,都是早期的道教。从此,道学与道教合流,道学与道教并行不悖,不明道学不足以识道教,不知道教不足以悉道学。

道学和道教不是普通民众眼中的消极、陈腐、浮妄的封建迷信学说,更不是教人离群寡居、消极厌世、不近人情、行径怪异的乖巧邪说,而是完全非常积极的文化,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所想、所需和所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上到朝政辅国,下到衣食住行,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实用文化,堪称经天纬地之学。道家之学,有帝王御政之术,有辅国经世之略,有强兵战胜之策,有经商治业之谋,有冶炼烧制之方,有却病延年之药,有服食驻颜之饵,有导引强身之技,有御敌抗辱之功,有夫妇床笫之戏,有预知未来之占,有趋吉避凶之法,有长生不老之丹,有修心养性之道,有飞升轻举之秘,有祭祀先人之礼,有超度亡魂之仪,有祈祷太平之醮,有怡情冶性之乐,可见道学、道教覆盖面之广,凡是人们之所想,必有与之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因此道学、道教,是以人为本之学,是人性化之教,是人生不可缺少、不可不学、不可不明的文化和信仰。道教经典《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充分体现了道学和道教贵生度人的特点。仙学养生大师、前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1880-1969)就曾指出“仙家惟生的宗旨”,并且说:“神仙之术,首贵长生。惟讲现实,极与科学相接近。有科学思想科学知识之人,学仙最易入门。”(陈撄宁《读〈化声自叙〉的感想》)

古代道家道教圣贤真人,无不利用自己的道学智慧建功立业,标名青史,垂德后世,为道家学子立行的典范。黄帝为天子,“且战且学仙”,登空同问道广成,鼎湖跨龙升举。太公吕望辅佐武王,立周天子八百年基业。老子为柱下史,走流沙而化道西域。范蠡献妙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三年灭吴,后封金挂印,乘舟泛五湖而去,遵循了道家“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教诲。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经商积资巨万,后散给黎民,曾“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陶弘景归隐山林,心存魏阙,梁武帝“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传》)吕祖曾中进士,刘海蟾为燕相,重阳应武举,三丰做县宰。诸葛亮、徐茂功、刘伯温等,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人物。

道教中的仙人、真人的境界更是让人魂牵梦绕,遐想向往。《庄子·大宗师》中说:“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拒;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这就要求真人能看破世俗的成败得失,能看破生死以及人生旅途上的生命价值,在行为状态上与道合真。能够树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生态观,不掠夺大自然,不戡天役物,要与自然界万物和睦共处。真人在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上更要保持一股中和之气。《汉书·艺文志》叙神仙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瞋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揭示了仙人、真人是“此其道生”,是可以通过修炼达到的,不仅仅是神话小说中编造的美丽故事。南宋陈泥丸在《翠虚篇·丹基归一论》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是也。古仙上灵,诏人炼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是乃入道之捷径耳。”白玉蟾《紫清指玄集·鹤林问道篇》中也说:“夫金丹者,金则性之义,丹者心之义,其体谓之大道,其用谓之大丹,丹即道也,道即丹也。”因此道教内丹学就是通向仙人、真人境界的阶梯,人们只要修炼成大丹,便成了驻世逍遥快乐的仙真。

道教内丹学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的金丹大道,又是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学,源远流长,肇始于伏羲、神农、黄帝上古时期,与道学同源,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老子、庄子集其成,阴长生、魏伯阳、葛洪、魏华存奠其基,钟离权、吕洞宾、陈抟、刘海蟾将内丹学理论体系发展成熟,大开法门传道,从此内丹流派纷呈。北宋以来,直至明清,丹道流派大多都上溯钟(钟离权)、吕(吕洞宾),宣称是钟吕门下,由之又分为南、北、中、东、西五大流派。南宗创始于浙江天台张紫阳(984—1082),名伯端,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青华秘文》等;北宗创立于陕西咸阳王重阳(1112—1170),传全真七子,尤以长春真人丘处机创立的龙门派,广开教门,至今传承不衰; 中派肇始于元朝李道纯,其本是南宗白玉蟾门人王金蟾的门人,入元后加入全真道,因之调和南北两派之学于一炉,被丹家尊为中派。东派创立于扬州陆潜虛(1520-1606),名西星,著《方壶外史》、《三藏真铨》等。西派创立于清道咸年间李涵虛(1806-1856),著有《道窍谈》、《三车秘旨》等。

世间芸芸众生求财、求禄、求寿、求平安者,如过江之鲫。然其中最难求者就是“寿”,千古一帝秦始皇,权倾天下,富有四海,却求“寿”无门,望“寿”而叹。而道教之内丹仙学文化中服食、服药、辟谷、导引、胎息诸术,恰是养生长寿、长视久生之妙术。内丹学,陈撄宁会长早年称之为“仙学”,“盖神仙者,乃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煅炼而成者”(陈撄宁《答覆浦东李道善君问修仙》),更是道教修炼养生文化中的核心精华,不明内丹则难明道学,不懂道学则难识道教。丹道之学,以法、侣、财、地为修仙炼丹的四大条件。法,就是丹道法诀,是内丹修炼的具体操作功程,其理法存于丹经道书,其关键秘密处则在于口诀,必须由师父口传才能掌握丹诀次第和火候细微。侣,就是修真的道侣丹友,结伴共修大道,同参玄机,互相扶助,过大关防危虑险之时更是不能缺少;阴阳丹诀中的金鼎、火鼎、水鼎,也属于侣的范畴。财,就是修道用的资财,一是访师之用,有“法财互施”之说;二是备制炉鼎器皿之资;三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支出。地,就是适宜从事修炼的洞天福地。从事修炼,首先必须要培养积功累德,以增福培慧,所谓“道高降龙虎,德重鬼神钦”,更有“有道无德,道中之贼”之说。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全人”,才有资格修炼丹道,仙经谓:“欲修仙道,先尽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所以内丹学不是普通的信仰,是真知践履之学,不仅仅是养生全形、延年长寿之学,更是“一套凝炼常意识(识神),净化潜意识(真意),开发元意识(元神)的心理程序”。丹道具有净化人之心灵,塑造人之道德,化解心中之恶,走向至美之善。内丹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塑人们的道德情操,必然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她积极的作用。

在从事道教仙学丹道养生修炼的过程中,访师求诀自不可少,但是真师难遇,真诀难得。陈撄宁会长早年耗费五六年的时间寻师访道,结果“都是空跑”,自思“这样的寻访,白费光阴,还不如自己看书研究,因此遂下决心阅览《道藏》。”(陈撄宁《自传》)历经数年苦读,参悟《道藏》中所秘载的丹诀道法,终成为一代仙学巨子、养生大师,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筹备道教协会,曾被选举为会长,教内有“当代太上老君”之美誉。丹道法诀尝隐藏于丹经道书之中,博阅丹经,广参道典,不失为没有条件访师者的首选。近年虽然有《道藏》、《藏外道书》、《道藏辑要》、《道藏精华》、《道书集成》等大型丛书影印刊行,然而仅一部《道藏》就五千四百余卷,浩如烟海,普通读者焉有时间逐卷研读?另外,这些丛书都是影印出版,竖版繁体,不利于阅读,同时价格昂贵,普通读者购买颇为吃力。

余自幼就非常爱好传统文化,对于古籍经典苦读孜孜不倦,常通宵达旦,乐之不疲。及长进入工作岗位,每以微薄薪金购书渴读。因缘所致,弃职经商,尝将所学到的道家玄妙思想用于为人处事之中,事半功倍。庚辰年皈依道教,承嗣全真龙门派二十六代薪传。从之深研道家文化,遍游洞天福地,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研习养生术,体悟道教之奥妙精深。甲申冬月,斥资复建唐山玉清观,再塑三清真容。古时玉清观,在开平古建筑中,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庙宇。坐落在开平西城门外,火神庙与关帝庙之间。坐北朝南,始建于汉代,初毁于宋。复建于明。后毁于唐山大地震。再建的玉清观,坐落在开平老城遗址北门外,坐北朝南,由政府拨地二十余亩,总体建筑面积约九万六千平方米。完成建筑后的玉清观与开平古艺文化街遥相呼应,形成浓厚的古文化氛围。丙戌年,唐山道众发起筹建唐山市道教协会,被推选为道协负责人。

宫观虽立不可无文化,道士虽众不可无道统。文以载道,书以救世。且玉清古观,乃古仙合药炼丹之地,三丰隐居修炼之所,与丹道仙学早已结下千古之殊缘。故邀请专家学者为顾问,携手道门同修为编纂,将浩如烟海的道书古籍加以整理校订,首以吕祖、三丰之仙书为发轫,继理陈抟、李道纯、陆潜虚、李涵虚、傅金铨、闵一得诸仙书道籍,编纂为《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丹经道书,几经传抄翻刻,鲁鱼豕亥之处颇多,影响阅读,也不利于道教文化的传播。本次点校整理,务求善本,必致精良,努力使《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成为名山深藏之宝典、道流渴读之仙籍,予愿足矣。

在编纂本丛书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张继禹、黄信阳三位会长的鼓舞,得到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孚琛教授的赞许,也得到中共河北省常委统战部刘永瑞部长、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陈会新厅长、康志锋厅长、王兴社处长等领导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岁在戊子识于唐山玉清观

(作者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唐山市道教协会会长)

 

前 言

 

 

道教丹道修炼,传承非常古老,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代有高真辈出。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列子等为代表,他们的著作分别被尊为《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和《冲虚真经》。东汉魏伯阳综合黄老、大易、炉火三家之说,作《周易参同契》一书,被后世称为“万古丹经王”,但是并未引起当时人的重视。降及隋唐,《参同契》才大显于世,在朝野间掀起了丹道修炼的高潮,该时以钟离权和吕洞宾为代表,被世人奉为“上洞八仙”。其中吕洞宾,曾立誓言“必须度尽众生,方肯上升也”1,修炼成功后,接引仙材,随缘度化,成为道教和民间最著名的仙人。随后陈抟、刘海蟾、张紫阳、白玉蟾、王重阳、丘处机、陈致虚等一大批仙真出现。降及元、明以来,最具影响力和传奇色彩的道教仙人,当首推张三丰真人,其赫赫有名,震动朝野。他的影响力以及在道教信仰的程度上堪与吕洞宾相伯仲,是丹道修炼的大成就者,是丹道修炼成仙的代表性高真,同时也是武当道脉的开创者和太极拳的缔造者。

一、张三丰生平事迹

张三丰真人,隐显人间,神秘莫测,堪称神龙见首不见尾,属于“犹龙”式的传奇人物。2他的名字、籍贯、生平、行道等等都充满着神秘,让人难以捉摸。

一、名字之奇

张三丰,一说名通,或说名金、名全一、名君实、名君宝、名玄素、名玄化、名思廉;一说字君宝,或说字君实、字全一、字铉一、字山峰、字三峰、字玄玄;其号或称昆阳、或玄玄子、或保和容忍三丰子等等。《明史·方伎传》载:“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其号也。”又谓,“颀而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李西月经过考证,得出结论:“名全一,字三丰”,同时这个名字也隐含有丹诀奥秘。“三”字象乾卦之三连(),“丰”字为坤卦之六段()召摄“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塞之而成乾卦(),“三丰”二字蝉联正是一个六阳的乾卦(),是为大还丹之象,是为全其一也。吕洞宾《得大还丹》诀云:“修修修得到乾乾,方号人间一醉仙。”3张三丰自己也谓:“因忆乾爻之连,而有坤爻之断,不足以还纯乾也,乃从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气,补其断而全其一焉。自今以往,当更名全一,字三丰,名号于是乎大定。”又说,“若貌容疏野,不修边幅,世人之呼我为‘张邋遢’者,乃千古独得之奇,有一无二之作也。”4

二、籍贯之异

张三丰的籍贯问题,各家的记载也不一致,聚讼纷纭。《陕西通志》说是宝鸡人,《山西通志》说是平阳人,《四川通志》说是天目人,甚至还有冀州人、易州人、闽人等等说法。《明史·方伎传》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李西月考证,认为是“辽阳”人为是,因为三丰真人父母的墓在辽阳积翠山。这些歧异的籍贯说,也给人们增添了神奇的印象。

三、生卒之谜

张三丰的生活时代,也是有很多种说法。据相关史料记载,或称宋时人,或称金时人,或称元初人,或称元末人,或称明初人,说者纷纷,莫衷一是。另外,生于何时,卒于何时,更是一个谜团。据汪锡龄《三丰先生本传》记载,三丰真人诞生于“(元)定宗丁未……时四月初九日子时也。”也就是宋理宗淳祐七年,则为公元1247年。在同传中又称“延祐元年,年六十七,始入终南”。

延祐是元仁宗的年号,延祐元年系公元1314年。若按传统年龄以虚岁计推算,应是六十八岁,而不是六十七岁。至于卒年,则更难以可考。汪锡龄《三丰先生本传》记载:“至正十九年……仍还秦,居宝鸡金台观。九月二十日,阳神出游。土人杨轨山以先生辞世,买棺收殓。”元至正十九年,是公元1359年,该时已是113岁高龄。又谓:“临窆之际,柩有声如雷,启视复生。盖其阳神出游,朴厚者见之,以为宛其死矣。后乃携轨山遁去。”所以三丰真人并没有真正死亡,仅是“阳神出游”,宛若死亡而已。《明史·方伎传》则载:“(明)洪武二十四年……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具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洪武二十四年,则是公元1391年,三丰真人更是145岁了。虽然明洪武、永乐等皇帝多次派人寻觅三丰真人的踪迹,都是无功而果,但尚有“永乐中犹在”、“正统间犹在”等等说法。如果明正统(1436—1450)间尚在,那么三丰真人已经200岁左右了。《明史·方伎传》最后说:“终莫测其存否也”,似乎给这个谜团画上了句号,其实是留下了更多的谜团、悬念和传说。如明万历年间林兆恩(1517—1598)《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收录有署名张三峰的《玄谭》一篇,后有张鸣鹤所撰的跋语云:“张三峰先生,国初时显化普度,诸家纪录悉其事,太祖太宗遣臣遍觅,莫知踪迹。万历九年,顾访我师龙江夫子,剧谈玄秘而去,恐声闻难以应命,故晦其名曰桃氏子。”万历九年,则是公元1581年,三丰真人已经335岁了。清康熙年间(1662—1723)汪锡龄任剑南观察时遇到三丰真人,当时已经470余岁了。李西月称清道光(1821—1851)初年在峨眉山遇到三丰真人5,则已经580余岁了。这种种的传说,正显示了道教仙人的神秘和神奇之处,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和向往。通过以上资料的梳理表明,张三丰真人生于宋,仕于元,行道于明,称其为宋时人、元时人,或称明时人都可以,然而终究称为元时或明时人更为妥帖,因为其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两朝时期。

四、帝崇之隆

张三丰真人修道有成,显迹甚多,是有明一代享誉最盛的道教仙真。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曾多次遣使寻访他,不惜余力,遍及全国城乡山林。明任自垣《大岳太和山志》(明宣德六年编纂)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明史》载:“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觅之,不得。”明成祖朱棣多次派人对三丰真人进行寻访,长达十二年之久。任自垣《大岳太和山志》载:“永乐初太宗文皇帝(即成祖)慕其(张三丰)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请之。”《明史·胡濙传》:“(永乐)五年(1407),(成祖)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汉天师世家》载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被敕寻访张三丰:“戊子(即永乐六年,1408)十月,(成祖)手敕俾邀请真仙张三丰。己丑(永乐七年,1409)再敕寻访张三丰。”永乐十年(1412)二月初十日成祖致张三丰《御制书》更表达了他对张三丰的渴慕之情。《御制书》说:“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丰书,遍谒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深妙莫测,朕才质疎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候云车风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成祖对张三丰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命道士孙碧云前往武当山见张三丰,并以御制诗赐之,其中有“若遇真仙张有道,为言伫俟长相思”之句。永乐十四年(1416

年),对寻访未果大失所望,怒谓胡广说:“朕屡次三番相邀,张三丰缘何拒而不见?”永乐十五年(1417)明成祖遣宝鸡医官苏钦等斋香书遍访名山求之,又遣龙虎山道士奉书请之。此后二百多年间,明朝历代皇帝都对张三丰真人崇敬有加。明英宗朱祁镇天顺三年(1459

)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二年(1486 )封张三丰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十四年(1563

)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三年(1623)封张三丰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可见张三丰真人在明朝屡被皇帝加封尊崇,然而翻开一部《二十四史》会发现,没有一个道士不以受到皇帝的召见为荣,可是张三丰真人却属于一个“例外”,一直隐而不见。也说明荣华富贵、尊崇高爵并不能打动其心,摇其神志,品格之高,不愧被称为“隐仙”。

五、创派之广

道教非常重视道脉传承,道脉如血脉,不得有丝毫混淆不清之处。据《张三丰全集》“道派”中记载:“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为‘隐仙派’者。”又指出:“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太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隐。孔子曰:‘老子其犹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此派以高蹈隐逸为宗风,故称为“隐仙派”,又称为“犹龙派”。

据任自垣《大岳太和山志》载:三丰真人“洪武初,来入武当,拜玄帝于天柱峰。遍历诸山,搜奇览胜。尝与耆旧语云:‘吾山异日与今日大有不同矣。我且将五龙、南岩、紫霄去荆榛,拾瓦砾,但粗创焉。’命丘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澄住紫霄。又寻展旗峰北陲,卜地结草庵,奉高真香火,曰‘遇真宫’。黄土城卜地立草庵,曰‘会仙馆’。语及弟子周真德:‘尔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时来,非在子也。至嘱,至嘱。’洪武二十三年,拂袖长往,不知所止。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玄可请来。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臣请之,不获。后十年,敕大臣创建宫观一新,玄风大振。”由此可以看作三丰真人创立道派之始。

《张三丰全集》“后列仙传”记载,该道派传人有沈万三、邱元靖(清)、卢秋云、周真得(德)、刘古泉、杨善登(澄)、明玉(冰壶先生)、王宗道、李夫子、汪锡龄、白白先生(李西月)等人。虽然记载了三丰真人传有以上弟子若干人,但是从现在掌握的史料看,三丰真人并未组织建立道派,宗奉他的道派可以说是由信仰者组成的。“隐仙派”和“犹龙派”的名称,大抵最早出现在李西月重编的《张三丰全集》之中,该派之名实是肇始于李西月真人,是以尊奉三丰真人为祖师的道派。

《三丰全集》“后列仙传”中所载的“白白先生”就是李西月真人的隐名,谓“道光初,遇张三丰先生于绥山,传以交媾玄牝、金鼎火符之妙。既更遇纯阳祖师,得闻药物采取之微。”李西月因得张三丰和吕洞宾二位仙人的传授,潜修数载而完成金丹,并遵照三丰和吕祖的嘱咐著有《东来正义(道德经注释)》、《无根树注解》、《九层炼心》、《道窍谈》、《三车秘旨》等,编纂《三丰全集》和吕祖《海山奇遇》、《纯阳诗集》,同时创立道派。据史料记载,在李西月真人住世之时,就是以“隐仙派”或“犹龙派”、“大江西派”等自称。该派源出西蜀,其最初成立之际,除了作为领袖的李西月外,尚有活跃人物三十余人。依《张三丰先生全集》、《吕祖全书》和《乐山县志》所载来看,主要有刘卓庵(光焯,道愚,明阳)、刘光泽(遁园)、杨廷峻(蟠山、道果,培阳)、李岱霖(字云石,道霖,济阳)、藏崖居士、李迦秀(字西来,号遁叟,别号翩翾散人,东方生,皈虚,圆阳)、董承熙(字葆光,号槲园)、张君瑞(字辑五,号凤洲,自号凌云叟,别号半一居士)、张其相(号松亭,道相)、王筠(持平)、董江(字醒凡,号洗凡居士)、杨钟涛(字春平)、李朝华(号秦峰)、李朝拔(号萃岩)、张升鸿(号鹤亭)、李耀先、朱道生(晚成子)、李退谷、李元琏等。他们大多籍属四川乐山,或隶同省他县,而其本身的活动范围亦以乐山、西蜀为中心。6

在清末、民国初期,据统计以张三丰真人为始祖的道派,竟然有十五个道派流行。藏于北京白云观的《诸真宗派总薄》中记载宗祖张三丰真人的道派有:自然派、三丰祖师自然派、三丰派、三丰祖师日新派、日新派、三丰祖师蓬莱派等八个道派。另外尚有武当派、榔梅派、邋遢派、新宗派、檀塔派、蓬莱派、王屋山自然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日新派、三丰清微派等等。其中榔梅派,又称武当本山派,创始人是三丰之徒孙碧云真人,创立于明永乐年间,列《诸真宗派总薄》第七十七派,记载其传代派字为:“碧山传日月,守道合自然。性理通玄得,清微古太元。真静常悠久,宗教福寿长。庆云冲霄汉,永远大吉昌。”至今仍有传人。7

三丰真人的崇拜最初兴起于湖北武当山,随着武当道的远播,遂在其他地区分衍出更多的小支派,充分说明了张三丰真人对道派孳衍的影响力和道教信众的欢迎程度。

六、造拳之妙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讲:“张三丰的名字,现在多与中国拳的一个派别——太极拳联系在一起。”诚然,追溯太极拳的起源,没有不需要探求张三丰真人的。太极拳家陈微明(1881—1958)《太极拳术》(1925年出版)“张真人传”中说:“世传太极拳术,乃(张三丰)真人所传也”。吴志青(1887—1951)在《太极正宗·弁言》中也说:“考各家太极拳之源流,均称系丹士张三丰所传授。”8吴图南(1885—1989)在《国术概论》(1937年出版)中讲:“所谓太极拳,名十三势,一名长拳云。”又说:“所传之太极拳,即三丰先师之十三势也。”9杨澄甫(1883—1936)《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所载《太极拳论》云:“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履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履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在书首《张真人传》中叙述张三丰真人创立太极拳的缘由说:“一日在室读经,有鹊在庭,其鸣如争论,真人由窗视之,鹊在树,注目下睹,地上有一长蛇,蟠结仰顾,少顷,鹊鸣声上下,展翅相击,长蛇采首微闪,躲过鹊翅,鹊自下复上,俄时性躁,又飞下翅击,蛇亦婉蜒,轻身闪过,仍着盘形。如是多次,真人出,鹊飞蛇走。真人由此悟以柔克刚之理,因按太极变化,而成太极拳,动静消长,通于易理,故传之久远,而功效愈著。”10

太极拳,属于武术内家拳之一种。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在《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中云:“少林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谓武当丹士,徽宗招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真武)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三丰之术,百年之后,流于陕西,而王宗为最。温州陈州同,从王宗授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清雍正十一年(1733)曹秉仁纂《宁波府志·卷三十一》也记载:“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溪为最著。”

至清末民初,内家拳大行于世,成为国人习武的主流。内家拳不仅限于武功,而且与道教内丹紧密联系。道教内丹是内家拳的一大来源,张三丰真人是道教内丹修炼的集大成者,在因缘际会之下将内丹与武术相结合创立了内家拳,不仅可以在技击中以柔克刚而取胜,而且更有利于内丹修炼,以至延年益寿,其妙无穷。内家拳更偏重于丹道、养生,将道教性命双修之旨融于拳法中,具有贵柔尚意的特点,以心息相依、舒缓匀和、以意引气、自然轻松、以柔克刚、灵活婉转、莫测端倪为行拳要领。道教内丹第一层功夫就是筑基炼己,张三丰真人将太极拳与丹道的紧密结合,可以作为内丹修炼中的筑基功之一。太极拳作为一种动功,配上拳势呼吸,运行气血,疏通经脉,有利于静功的修炼,动静结合以成道,甚至可以说修炼内丹应练太极,练好太极须要炼内丹也。

二、《全集》的编纂与刊刻

考明清两朝目录学家的记载,可知张三丰著述在明朝已有刻本、抄本等传世。如明嘉靖《天水冰山录》载有《张三丰金丹节(要)》一部,手抄,严嵩藏;万历四年(1576)朱睦楔《万卷堂书目》载有《金丹小成》一卷、《金丹直指》一卷、《秘旨》一卷、《修养保身秘法》一卷;赵台鼎所著《脉望》载有《道法会同疏》;黄虞稷(1626—1692)撰《千顷堂书目》(完成于1680年)载有《张三丰真仙遗事》一卷、《金丹秘旨》一卷、《金丹直指》一卷;《明史·艺文志》(1739

年)载有《金丹直指》一卷、《金丹秘旨》一卷;阮元、范懋撰《天一阁书目》(1804年)有张三丰《金丹节要》二卷。

清康熙间人汪锡龄在《三丰祖师全集序》说:“将我祖师丹经二卷,诗文若干篇”,“祖师显迹三十余则”,以及得于扬州书肆的“花谷藏书”,并“拾遗文”,编成《三丰全集》,“将付梓”,可惜未能刊版传世。清道光时李西月据“梦九藏旧本”重编《张三丰先生全集》,李迦秀在《叙》中说:“长乙山人(李西月)、遁园居士……得(张三丰)先生书于梦九(汪锡龄)六世孙名昙者之家,十存七八。因采诸书以补之,寿诸梨枣,以成梦九欲遂之志焉。”李涵虚(西月)也在《叙》中说:“卓庵刘君(光焯或元焯),得汪书而补纪之,刊版传世。”虽说是李西月重编《张三丰先生全集》,其实是以李西月为核心的一个编纂团体共襄该事。据空青洞天道光刻本《凡例十三则》记载,抄录底本者有嘉州杨建峻、东冈李岱霖、犍为刘光焯、刘光泽,同采访者有李迦秀、李朝华、李元瑞、黄令仪、王筠、王琮、胡大文、曾炳元,皆乐山人。还有阆中李耀先,与前诸人共同向劝梓完成的。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民国十五年(1926)计八十二年间,《张三丰全集》历经三次刊刻和一次石印。

第一次刊刻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名《张三丰先生全集》,署“板藏青空洞天”,可以称之为“青空洞天道光刊本”。此板刊刻,诚如《凡例十三则》第五则所说:“兹刻凡系汪仙所藏,必题‘圆通道人藏本’,志自来也。”如卷三《大道论》题为:“圆通道人藏本、长乙山人编次、磻山、遁园埜客同校”。

第二次刊刻于清同治末、光绪初之间,该板为阆中朱道生(朱桐荪,晚成子)刊印,名《张三丰先生全集》,署“青空洞天藏本”,可以称为“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在《虚白堂志》中记录了刻印缘起:“《丰祖全书》初刊已行海内矣,养生妙道,多具其中。阆中高士朱桐荪,见而悦之,恐其板多经刷印,易于漫漶,乃翻为袖珍板式,以便行箧,且能多印数千部,流传世间,真善举也。”《凡例十二则》也记:“此书前刻大板,各部顶批失落者甚多,并且篇页错乱。内有《云水诗集》,难以清正。……校正无讹,亦且便于行箧。凡此刊补遗,尽皆编次其中。”对“道光刊本”的一些讹误和错简进行了校正,对个别文字也有删改。每卷的题署与“道光刊本”不同,均署为“汉嘉长乙山人李西月重编、张道渊子深氏敬书、阆中朱道生晚成子敬刊、侄瑛春城、朱瓒素园、男璜蟠溪同校字”。书首置《虚白堂志》。《凡例》有“近有张之洞者,督学四川,捐赀翻刻袖板”云云。张之洞(1837—1909)督学四川的时间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二年(1876)之间,因此该本刊刻于该时。

第三次刊刻于清光绪三十二年间(1906),刊刻在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续毕集之中,名《张三丰先生全集》,可以称为“《道藏辑要》刊本”。该本是依据“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为底本重新镌刻,对底本文字讹误略有修改。书首无《虚白堂志》。后附刻《无根树词注解》。另外,吴海云所辑《如意宝珠》等内容,实为误刻入三丰集内者。

石印本。民国八年(1919)秋月上海江左书林印行,名《三丰全书》,系以“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为底本石印,增补有《无根树词注解》和《灵宝毕法》,可以称为“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十五年(1926)仲春上海中原书局印行,经比对该本实据江左书林版重印,内容卷目同前,可以称为“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该二石印本文字讹误较多,且有部分文字删节。书首有《虚白堂志》。

李西月重编《张三丰全集》以“崇道弃术、救世为用”为原则,翻检大量文献,搜罗历史遗著,涉及正史志乘、野史笔记、坊刻秘传等文献多达四十余种,十分注重对史料的甄别考证,同时对一些作品进行了旁征博引、评跋批注,极尽用功之能事。这一举措对于后人了解张三丰真人丹道思想是功不可没的!

三、整理说明

一、《张三丰全集》的点校整理,以“空青洞天道光刊本”为部分主底本。由于该刊本存世非常稀少,本人多年搜寻未得,所用版本为台湾自由出版社萧天石《道藏精华》第八集之三、第五集之三影印的内容。并参考了“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以“《道藏辑要》刊本”为主校本,并参考了“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和“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

二、本书收录附录五篇。1.《祖师玄要篇》,邓灵谧、张灵机敬刊,清道光六年(1826)刊印,以“吴镇响云洞天”刊本为底本录入。以“傲雪山房”梓本为校本,该本封面题“张三丰真人编辑”。2.《三丰丹诀》,选自清傅金铨《道书十七种》。本篇仅收录《张三丰传》和诗词道情,《采真机要》与《金丹节要》难以确定为张三丰作品,且全集中《正讹》篇有“三峰采战之说,多为丹经所鄙”,故不选录。3.《玄谭》,署名张三峰著,选自明万历年间林兆恩(1517—1598)《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录自《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第019册。4.《张三丰真人玄谭集》,题“张三丰真人著、金盖山人闵一得苕敷参校”,选自清闵一得《古书隐楼藏书》。以上四种资料大多出现在李西月重编《张三丰全集》之前,内容虽略有重复,但对考察张三丰著述流变大有帮助,故附录《全集》书后。5.《无根树词二注》,题名“栖云山刘悟元注、长乙山李涵虚增解”,本篇以“青空洞天藏板”为底本点校,参校《道藏辑要》续毕集本。

三、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中西书局印行有“墨井书屋藏版”活字本《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该书当是清末民初之人截取《张三丰全集》部分,糅杂多种内容编纂而成。另有《张三丰道术汇宗》,徐雍辑注,民国年间上海中西书局印行,台湾真善美出版社曾于1968年9月影印出版。该书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性质相同,系汇集多家内容而成。以上二书出现在民国初年,内容真伪错杂,故不予收录。

四、本书点校忠实于原著,内容结构、编排次序不作调整、不作删节,以体现原编者的风格和思想。凡有版本互异或改动处,以脚注形式标出。个别明显错字,直接改正,不出校记。底本正确,校本讹误,不出校记。

五、由于校者学识疏漏,能力有限,点校讹误必然很多,敬请专家学者和丹道爱好者批评指正(来函请发电子邮件:shengkq999@163.com)。最后感谢南京芮国华先生在点校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征得先生同意同列为本书点校者。

 

盛克琦

此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2yuan,请先
链接失效、没有跳转及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站长微信:h13776035
获取正版《张三丰全集》 张三丰全集 扫描版 PDF电子书 下载 张三丰全集 扫描版 PDF电子书 下载 张三丰全集 扫描版 PDF电子书 下载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