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终结不断重复的负面行为

2020-03-0517:31:26 发表评论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终结不断重复的负面行为

 

编辑推荐

●图式疗法创始人杰弗里·杨代表作;

认知疗法创始人、抑郁量表开发者阿伦·贝克推荐;

●全球畅销20多年,超40万读者受益;

●昆士兰大学心理学博士、澳大利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王怡蕊翻译作序;

●帮你终结不断重复的负面行为,明白为何人生总是重蹈覆辙;

●别让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都浪费在修补童年上。

内容简介

●你是否总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委屈自己?

●你是否总觉得最亲近的人其实不够了解你,还总感觉所有人都会离开你?

●你是否发现:无论自己多么成功,你都仍然感到不开心、不满足,或者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生活?

……

我们将这些问题称作“性格陷阱”。

以上性格陷阱是一种始于童年阶段、会影响人一生的行为模式。它源自童年时家人或朋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被抛弃、批评、过度保护、虐待排挤情感剥夺。
性格陷阱决定了我们思考、感受、行动、交际的方式,也会引发强烈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焦虑。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和执业经验,归纳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11种伤害性的性格缺陷。针对这些潜藏于内心深处、贯穿我们一生的问题,本书将为你提供非常周密和详尽的方案,并最终帮你疗愈这些童年伤害。

●通过书中的自我测量问卷,让你快速辨识过去伤害的根源与自我伤害的模式。

●结合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体验性疗法等,整合出一套极具实操性的改变技术,每种性格缺陷都有清晰的修补路径与解决方案。

●借鉴真实的案例与对话,帮助你克服生活中的长期困扰,摆脱抑郁、焦虑、恐慌,克服不安全感,打破自我伤害带来的恶性循环,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者简介

杰弗里·E.杨(Jeffrey E.Young)
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纽约图式治疗研究所主任,纽约和康涅狄格认知治疗中心创始人。

珍妮特·S.克罗斯科(Janet S. Klosko)
纽约州大颈镇长岛认知治疗中心副主任,曼哈顿图式治疗中心和伍德斯托克妇女健康中心资深治疗师。

译者简介

王怡蕊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心理学学士和心理学荣誉学士(一级),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博士。

澳大利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APA)、澳大利亚心理学协会(APS)会员,积极教养项目(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项目组成员。

具有澳大利亚心理学硕士、博士生督导资质。

从2008年起,在澳大利亚从事临床心理治疗工作。曾供职于澳大利亚的国立医院、心理治疗中心、国际非盈利组织,之后任职于纽约大学上海校区(NYU Shanghai)。2018年开始独立执业。

陆杨

清华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精神健康方向社会工作硕士。

美国密苏里州执证临床咨询师(LCSW), 中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自2012年起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先后就职于美国医院的心理行为科、国内儿童医院的社会工作部,现任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咨询师。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性格陷阱
复发的讽刺
认知疗法革命

第2章 你陷入了哪些性格陷阱
如何使用计分表
分数解读
简述:11种性格陷阱

第3章 了解性格陷阱
性格陷阱是如何产生的
要想茁壮成长,孩子需要什么
总结

第4章 屈从、逃避和反击
三种应对性格陷阱的方式:屈从、逃避和反击

第5章 如何改变性格陷阱
改变性格陷阱的基本步骤
改变的障碍

第6章 “请不要离开我”:遗弃陷阱
遗弃问卷
被遗弃的感觉
遗弃的循环
遗弃陷阱的起源
遗弃与亲密关系
约会早期的危险信号
破坏好的恋情
朋友
改变遗弃陷阱

第7章 “我无法相信你”:不信任和虐待陷阱
不信任和虐待问卷
被虐待的经历
不信任和虐待陷阱的起源
恋爱中的危险信号
改变不信任和虐待陷阱
写在最后

第8章 “我永远也不会得到我想要的爱”:情感剥夺陷阱
情感剥夺性格陷阱问卷
情感剥夺的体验
情感剥夺的起源
浪漫关系
关系中的苛求
对改变的展望

第9章 “我与周围格格不入”:社交孤立陷阱
社交孤立问卷
社交孤立的体验
工作和感情中的性格陷阱
写在最后

第10章 “我自己做不到”:依赖陷阱
依赖问卷
依赖的体验
依赖和愤怒
依赖和焦虑
反向依赖
依赖陷阱的起源
依赖陷阱的起源之一:过度保护
依赖陷阱的起源之二:保护不足
依赖和亲密关系
约会早期的危险信号
屈从于依赖陷阱
改变依赖陷阱
写在最后

第11章 “灾难即将降临”:脆弱陷阱
脆弱问卷
脆弱的体验
恋爱关系中的危险信号
写在最后

第12章 “我一文不值”:自我缺陷陷阱
自我缺陷问卷
自我缺陷的体验
写在最后

第13章 “我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失败陷阱
失败问卷
失败陷阱的体验
写在最后

第14章 “我总是按你们说的做”:屈从陷阱
屈从问卷
屈从的体验
愤怒的作用
“我永不让步” :反抗者
在工作中
工作中的反抗者
写在最后

第15章 “永远都不够好”:苛刻标准陷阱
苛刻标准问卷
苛刻标准的体验

第16章 “我可以得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权利错觉陷阱
权利错觉问卷
权利错觉的体验
权利错觉的起源
伴侣选择中的危险信号
改变权利错觉
帮助自己克服权利错觉问题
写在最后

第17章 改变的哲学
七个基本假设
给自己一个愿景
用同情的方式正视自我
争取他人的帮助
选择治疗师
参考文献

前言

前言 

 

为什么又出一本自助书 

 

我们认为,本书填补了目前自我成长类书籍的一个重要空白。市面上有很多出色的自助书籍,也有同样优质的心理治疗方法。然而,大多数治疗和自助书都有其局限性。有些书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例如依赖、抑郁、缺乏坚定表达的能力,或者总是选择糟糕的对象。也有些书虽然能帮助读者解决不止一种问题,但往往仅提供单一的改变方式,比如“内在小孩”类练习、夫妻伴侣类练习,或者认知行为方法。还有其他的书虽然很励志,或者能把一些常见的问题讲得很生动,比如讲述失去重要的人或物的感觉,但它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太过于含糊,导致我们备受鼓舞后,却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行动以做出改变。

 

在这本书中,我和珍妮特·克罗斯科将与你分享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能帮你改变生活中的许多固有模式。“性格陷阱疗法”归纳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11种最具伤害性的性格陷阱。针对各种长期困扰生活的问题,本书将为你提供远比你以前阅读过的大多数书籍都更为周密和详尽的方案,并最终帮你逃离这些生活陷阱。

 

既然这是本关于个人成长和改变的书籍,我也叙述一下自己是如何一路走来开发这套“性格陷阱疗法”的。从很多方面而言,我作为一个治疗师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本书中我们为你描绘的自我探索之旅。

 

故事开始于1975年,我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的时候。我至今仍记得,自己第一次作为一名实习生,在费城一家精神健康中心的经历。当时我正在学习一种非指导性的、罗杰斯式疗法。我记得自己多数时间都感到困难重重。患者带着严重的生活问题前来找我,向我倾诉强烈的情绪,而我则被教导要倾听、要复述、要澄清,因为只要我们这样做,患者就能自行找到解决方法。这里显然有个问题,那就是通常他们自己其实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有些人即使真的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也要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等到结束这段治疗时,我会感到无比烦闷。罗杰斯疗法不符合我的脾气和天性。或许是我太缺乏耐心,但我确实喜欢看到相对快速的进步和改变。有时候来访者有严重的问题,但我却只能无助地坐在那里观望,没法加以纠正,对此我常感到烦躁和无奈。

 

没过多久,我开始研读行为疗法,这是一种强调迅速、切实改变具体行为方式的治疗方法。对此我感到极大的欣慰,我可以主动向患者提出建议,而非像之前那样被动地倾听。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行为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就像菜谱或者操作手册一般明确。与我最初所学的那个含糊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治疗模型非常吸引人。它的推进速度快,短期就能带来改变。

 

过了几年后,我对行为治疗的美好感觉也幻灭了。我发现行为疗法太关注并且只关注人们做了什么,而太过于忽视我们的想法和情绪。我开始怀念患者丰富的内在世界了。就在那个时候,我读到了阿伦·贝克博士的《认知治疗与情绪障碍》(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这让我再一次激动起来。贝克博士兼顾了行为疗法直指问题本质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还有患者那丰富的思想世界。

 

197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跟随贝克医生研习认知疗法。我热衷于帮助患者意识到他们的想法是怎样被歪曲了,并让他们了解到其实还有更合理的想法可以替代。我也喜欢一针见血地指出患者的问题行为,帮他们演练处理日常问题的新方法。患者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他们的抑郁状态减轻了,焦虑症状消失了。我还发现,认知疗法的技术对于我的个人生活也极有价值。于是通过讲座、工作坊等途径,我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向其他专业人士传播认知疗法的理念。

 

几年后,我在费城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我的工作一如既往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对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遗憾的是,随着时间流逝,我手上也攒下一些不成功的案例。这些患者要么没有任何治疗效果,要么只有少许进步。我决定坐下来仔细找找这些患者之间是否有什么相似之处。我同时还询问了其他的认知治疗师同事,请他们讲讲自己的顽固案例。我想弄明白,他们的失败是否有跟我类似的情况。

 

对照那些难有进展的患者和进步迅速的病人,我发现了一个颇有启示性的现象:那些最难有所进展的患者通常症状反而更轻一些。总的来说,他们并没有那么的抑郁和焦虑。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亲密关系领域:共同的特征是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普遍不令人满意。另外,大多数这样的顽固患者在他们的大半生中都一直饱受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他们来寻求治疗的原因,也并不是重大的生活危机,比方说离婚、父母去世,而是他们长期存在的各种自我伤害的生活模式。

 

接着,我决定对这些患者最常见的问题或者说行为模式列个清单。这后来成了我的第一份图式(又称作“性格陷阱”)的清单。这份清单仅涵盖了本书11种图式中的几种,诸如深度的自我残缺感、严重的孤立和孤独感、过度考虑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需求的倾向,以及对他人不健康的依赖。总结出这些性格陷阱,对我治疗那些之前一直缺乏疗效的患者价值巨大。我发现,通过这张性格陷阱清单,我能够把患者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更容易处理的小模块。同时,这样我也能就患者的每个问题制订出不同的治疗办法。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心理、行为模式的探寻也高度反映了我自己的性格特征。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个整体、有序,甚至一定程度上可预测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一直觉得,如果我可以把这其中的总体模式和规律提炼出来,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还记得在大学期间,我曾尝试按照自己对室友的信赖程度,将我和他们的友谊归入不同的类别。

作为治疗师,我职业发展的另一条主线是,我越来越不喜欢“做减法”或批判(其他流派的观点),越来越倾向于将其加以整合。许多治疗师觉得,他们必须选择某一种治疗方法,然后一心一意地使用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很多严格限定于本流派的格式塔治疗师、家庭治疗师、精神分析师、行为治疗师。可我逐渐意识到,把不同疗法最好的部分整合到一起,会比任何一个单一的疗法都有效得多。精神动力流派、体验流派、认知流派、药理学、行为学流派的治疗方法都有很多可取之处,然而如果单独使用,每种疗法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但另一方面,我也反对在没有统一框架的前提下,草率地拼接不同技术。我相信,11 种性格陷阱提供了这种统一框架,在此框架下,我们可以从不同心理疗法中,收集治疗的“武器”进行组合,用于与各个性格陷阱战斗。此外,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讲到,这些性格陷阱其实还为你提供了一种连续观察生活的视角;在这种视角下,过去和现在都是生活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会发现,其实每种性格陷阱都与童年的经历相关,我们可以本能地确认这个源头。例如,一旦我们意识到小时候父母的苛求和惩罚有多严厉,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很容易选择一个爱挑剔的伴侣,以及为什么我们在犯错后自我感觉是那么糟。

我希望本书能够广泛覆盖各种潜藏于内心深处、贯穿我们一生的问题。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为你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帮助你了解这些性格陷阱的产生过程和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由我们从很多心理疗法中归纳总结而来,相信能真正地帮助到你。

 

杰弗里·杨 

1992 年 9 月 

此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2yuan,请先
链接失效、没有跳转及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站长微信:h13776035
获取正版《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终结不断重复的负面行为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终结不断重复的负面行为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终结不断重复的负面行为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