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河流:七堂关于人生的成长课 “民歌之母”陶晓清,详解人生七大危机及对策,献给对生命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你

2020-10-0117:12:30 发表评论

生命的河流:七堂关于人生的成长课 “民歌之母”陶晓清,详解人生七大危机及对策,献给对生命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你

 

编辑推荐

◎“民歌之母”陶晓清详解人生七大危机

  • 人生七大危机:出生、上学、青少年、婚恋、中年、老年、死亡……

当下的我们,至少正面对着其中的一个。

如何才能做到正视危机、坦然面对、进而化解,让生活更充实、生命更圆润?

  • 从十九岁开始做广播,到后来推广华语乐坛原创音乐;

从一九九二年起多次远赴加拿大研习心理咨询,到于二〇一〇年取得正式的心理咨询毕业证书;

从被诊断出罹患乳腺癌并成功抗癌,到之后投身成长团体并再次开启广播事业……

如今的她,写书、译书、办电台、开工作坊,生活忙碌而充实。

一路走来,“民歌之母”陶晓清何以做到对命运的每一次翻转都控制自如,对生命中的任何一种状态都能够如实回应?

  • 本书一览无遗地展示出一个走过了人生七大危机却仍然兴致勃勃的生命。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河流,这条名为“陶晓清”的长河几经曲折却依旧兴冲冲地流淌不停。书中,她温温柔柔地向我们诉说着自己、家人、朋友的病痛及死亡,以及为了追求心灵平静所遭遇的波折的学习旅程,看似柔弱却也依然勇敢。

——而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样子。

◎ 每个人的一生,都曾停靠在不同的码头;

每一条生命的河流,也都有起起伏伏。

我们都需要被爱、被接纳、被认同,

每个人都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寻找着生命的意义,

并希望自己是有价值且享有自由的。

无关男女老幼,也不论你是几零后,如何过好这一生,让生活更充实、生命更圆润,是我们当下所有抉择的起点与初衷。

◎ 走过人生七大危机,她说:“我无法决定未来,但可以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

◎ 生命的河流一路向前——故事仍在继续,未来依旧可期。

◎  一本至真至诚的感恩与分享之书,献给对生命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你

——愿你的人生,也能好好玩

内容简介

时光流逝,世事变动,生命转换……

从早年引介西方流行乐、推动华语乐坛的原创风潮,到中年创建“青春网”、成立“音乐人交流协会”;从远赴加拿大研习心理咨询并取得专业证书,到历经罹癌、抗癌的曲折过程,行过死亡幽谷而后重生、乃至奔波于各地带领成长团体……

一路走来,“民歌之母”陶晓清何以做到对命运的每一次翻转都控制自如,对生命中的任何一种状态都能够如实回应?本书一览无遗地展示出一个走过人生七大危机却依然兴致勃勃的生命。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河流,这条名为“陶晓清”的长河几经曲折却依旧兴冲冲地流淌不停。在书中,她温温柔柔地向我们诉说着自己、家人、朋友的病痛及死亡,以及为了追求心灵平静所遭遇的波折的学习旅程,看似柔弱却也依然勇敢

——而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样子。

一本至真至诚的感恩与分享之书

来自已经走过人生七大危机的“民歌之母”陶晓清

献给对生命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你

作者简介

陶晓清,一九四六年生于江苏苏州,台湾资深广播人、音乐人,台湾金曲奖“特别贡献奖”及广播金钟奖“特殊贡献奖”得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民歌运动”的有力推手,著名诗人余光中盛赞其为“民歌之母”。

人生路途行至中年,她在挚爱的广播事业以外开辟了新的“车道”——一九九二年开始,她先后多次远赴加拿大海文学院进修,并于二〇一〇年正式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之后多次往来两岸开办生命成长工作坊,带领学员们探索生命更多更好的可能性。

二〇一三年,她被确诊出患有乳腺癌,经历了长达一年、共计两轮的放化疗过程。治疗结束后,她不仅以音乐人交流协会常任理事身份再次投身“民歌四十”大型演唱会的筹备活动,更出任“牵手之声”网络电台台长,开启了另一段关于电台的梦想……

这本《生命的河流》便是她在经历过身份、角色的多重转换,以及历经罹癌、抗癌、行过死亡幽谷等重大人生转折点之后写下的感恩之书。理论框架出自其恩师陈怡安的著作《人生七大危机》,与此同时,陶晓清结合自己的人生故事,于温婉平实的叙述里分享了她可堪完整的生命中的点滴心得与幸福体悟。教会我们如何平视命运,俯瞰顺境与逆境,感恩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前言

推荐序—— 

彼时那个瑞安街幼儿园 

李宗盛 / 音乐人、制琴师 

再过几个小时就得出门三个星期,去北美几个城市演出。

过去几天开始断断续续收拾东西,同时读陶姐的书稿;我很快就发现这不是一个好主意。收拾的工作不停被回忆打断打乱,使我在几个不同演出版本的谱子间犹豫不决。然后发现更困难的是我得把这个在书稿中将生命经历梳理通透,把学习领悟无私分享的陶姐,与彼时那个住瑞安街旧公寓;老是弄一些组织混乱;吃力不讨好活动的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想在一起。

陶姐瑞安街的家其实就是个幼儿园,我认真这样觉得。那时候我在创作上还没有拿得出来的成绩,能参加这样的聚会内心很受鼓励。

我清晰记得自己腿脚利落地在油漆斑驳的楼梯间一口气爬上四楼,进门叫了声陶姐之后再确定自己暗地爱慕着的女歌手也在,然后安心席地而坐。

我们这些浑然不知离梦想有多远的孩子,大多数时候其实都不真的明白却仍兴高采烈地响应陶姐的召唤。

一群熊孩子在一起摸索一个想法的同时又好像其实更喜欢的是这个过程。以至于没有获得让事情往前的结论的时候众人并不惊慌,再约一次的建议会在此时被提出与同意。这些聚会在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更像是一种仪式,对我来说那是极特殊的一连串经验。虽然陶姐从不应许什么,但是像我这样的年少孩子需要的只是音乐梦想不冷却;而哪有比这些聚会更管用的?

书稿才读了小半,我就得上路了,

我打算带着它在旅途中,

把这些从善良与勇气出发的篇章读完。

陶姐,感谢您几十年前的带领,尽管那时我什么都还不能证明。

开心在这里与您重逢,看见您把一生活明白的努力。

谢谢陶姐,感谢您的分享。

 

小李敬礼

 

 

推荐序—— 

因为有你 

陈绮贞 / 创作歌手

亲爱的陶姐:

八月底的某一天,我把你的书看完了,深受感动,忍住要打电话给你的冲动,想把情绪化成文字,写成一封给你的信。

二○一六年底我受邀参加深圳“民歌四十”演唱会,心中忐忑,因为要弹唱蔡琴的名曲《恰似你的温柔》,被安排在当天曲序最后,我先自弹自唱一段,接着所有的人一起上台大合唱完整首歌,这意味着所有令我尊敬的前辈,准备上台前,都会在他们佩戴的监听耳机中,听见我的演出,让我前两个月就开始战战兢兢地编写钢琴,反复练习。当晚等待登台的时光,也格外漫长,我焦躁不安又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干脆提前到舞台边等候。对比台上灿烂的灯光,后台被阴影覆盖,大块黑布包裹住舞台铁架,加上干冰喷烟,让后台更显迷离,常常看不清谁是谁,只能看见人的剪影。侧台有一部电视机,转播台上的表演,让台边的

工作人员可以掌握进度,此时马世芳正在台上进行动人的演说,

接着吸引我注意的,是站得直挺,下巴轻轻抬起,但侧脸线条无比柔和,一位女子的剪影,她正专注观看着电视。人来人往匆忙慌乱的后台,她所散发出沉静的气息,与其他人完全不同,深深吸引了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你!人们口中的民歌之母,同时也是马世芳的母亲。难怪你的表情,同时有着期许,温柔,又有放手自由的洒脱。舞台上有陪伴众人走过四十年的音乐历史活现,也有你挚爱的家人,这样深情肯定的凝视,让我忍不住按下了相机快门。这个画面也成为我参加“民歌四十演唱会”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后来庆功宴上,我前去正式要求合照,你亲切地说,你曾经担任过我的评审。回想大二背着吉他骑机车去文化大学参加大专创作歌谣比赛,窝在礼堂旁的楼梯间,风吹冷飕飕的,我抱着吉他正在练习刚写好的《九份咖啡店》,同样参加比赛的其他同学,突然低语:“评审有陶晓清耶……”于是我走到侧台,偷偷看到评审席上你的侧影。这只是学生创作比赛的初赛,你愿意出席,在后台感觉得到所有人都因为你的出现更显兴奋紧张。我很感谢你当年给我的鼓励,这首歌后来在台北中山纪念馆的决赛也得到最佳作词与最佳作曲,甚至有机会出版发行。你提起这件事情时,我最惊讶的是,你这么忙,而且过了这么久,怎么还会记得我这种琐事,你温柔地说,“我一直都关心着你”,而这句话至今始终萦绕我心。回台北以后,翻开你统筹编辑的《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 1975—2015》的纪念册,厚厚一本,里面海量珍贵的资讯,超越时间令人感动的作品,音乐风格在历史中转折的重要印记,还有又深又浓的情谊,都被细心保存在书里,你的记性这么好,因为深爱着,也关心着,殷切保护着,于是这些人这些音乐,都成为你生命河流中不可被分离的一部分,也让倘游在音乐之河小小的水滴如我,也因你能溯源而上,看见彼时的壮丽。

我原先预期我手上刚读完的这本书,会是跟音乐相关的书,但惊喜的是,这是你大方分享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你真诚的分析,坦然面对世事变动,也谈到你面对这些变动时所秉持的态度,怎么觉察心思,接纳自己的脆弱,这是勇敢也珍贵无比的分享。

陶姐,要感谢你不只引领我们进入美好的民歌时代,也谢谢你为音乐圈多年来无私的奉献,现在,又给了我们过去所不知道的你——一个活得精彩,真真切切,又过瘾的人生!这本书,深深疗愈我的心,让我能继续无畏地走下去!

绮贞

二○一七年九月

台北

 

 

推荐序—— 

我的妈妈总是好看,总是兴致勃勃 

马世芳 / 广播人、作家 

前几年妈妈乳癌手术后做化疗,头发掉光再重新长回来,她决定不染了,白发就白发吧。人人口中的“陶姐”,遂有了几分“陶奶奶”的模样。但我得说,她老得真好看。

妈妈一辈子都好看。她从来没穿戴过什么时尚名牌,市场小铺子买的衣服搭一搭,配个朋友手做的首饰,站到颁奖主持的舞台上,也是人人夸好看。没办法,人的气质好。从前家里挂着一幅妈妈的半身黑白沙龙婚纱照,镶石膏雕花框子,新娘侧身望向镜头外,抿嘴含着一朵浅浅的微笑。小时候我常呆看那幅相片,真好看。

后来认字学到“美”,我觉得那幅照片里的妈妈,活脱脱等于那个“美”字——不是代表,不是象征,而是照片里的妈妈“就是”那个字具体的形象,“美”这个字的姿态、气质,完全就是为她准备的。幼小的我这样告诉妈妈,她露出和照片里相仿佛的好看微笑,说了声谢谢。

读着妈妈的书稿,觉得我们的人生确实有些地方满像的:都是备受期待的第一胎,从小得宠,个性乖巧不惹麻烦。都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导致连青春期叛逆的动力都欠奉。还有,出生都是短舌头,若非医生在婴儿舌下剪了一刀,这辈子我们都吃不了播音员这行饭了。

不过,当然也有很不一样的:我很庆幸能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渐渐变老,而且尚称硬朗。妈妈自己并没有这样的幸运:外婆五十五岁逝世,外公六十四岁,都不算高寿。有一次偶然找到一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有声家书”卡带,当年随航空包裹寄给了负笈美国的阿姨。放出来听,外公外婆絮絮报告家中近况,说着极其平常的叮咛。那些恍若隔世的家常话,听哭了一家人。妈妈感慨万千地说:外婆去世那么多年,她已经都忘了自己妈妈的声音了。我很震动:原来自己妈妈的声音,也是可能会忘记的啊。不过我想,再过多少年,我妈妈的声音大概还是不容易忘记的。毕竟她温润透亮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到千家万户,早已是台湾不止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了。

在我和弟弟的成长经验里,爸爸“扮黑脸”的时候多一些。妈妈极少说教,更难得显现严厉的一面。这和她在工作现场纪律严明的姿态很不一样,我猜,那些叫她“陶姐”的歌手、后辈,对她的敬畏应该是远超我们兄弟俩的。妈妈也总对别人送的所谓“民歌之母”、“广播名人”之类高帽子一笑置之,对她来说,人生决定投入哪些事情,首要考量从来都是“好不好玩”,名利云云,都在其次。她大半辈子的“功业”:早年引介西方流行乐,之后推动民歌风潮,中年创建“青春网”,成立“音乐人交流协会”,投入成长团体,近年创办网路电台服务乳癌病友,莫不如此。

她这辈子都在做“好玩的事”,组织了许多同样觉得好玩的人一起投入,竟也辗转影响了无数人的青春生命。可你若是正襟危坐跟她说:感谢陶姐对台湾当代文化史的贡献,她多半也是淡淡一笑:哎呀,就是觉得好玩嘛。

妈妈接触“成长团体”课程,大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事,算算这条路已经走了三十多年。老实说,我对于坊间若干挂着“心理”、“成长”名号的“修行团体”心存怀疑,对于那股“新兴宗教”式的神秘学气味宁愿敬而远之。不过妈妈并没有像我曾经暗暗担心的那样,变成神神叨叨的传教者。我更没有想到,尽管我从来没有跟她上过半堂课,妈妈的成长与改变,却让我和我的妻子都扎扎实实变成了受益人——妈妈说:她对理想婆媳关系的认知,是“不要把媳妇当女儿”。做婆婆的,只要把媳妇当成和自己一样爱着儿子的女人,就可以了——天地良心,我所认识的亲友之中,简直没有比我太太更喜欢婆婆的媳妇了。

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是王行老师多年前和妈妈谈到的观念。王老师已不在人世,我们都欠他一个迟来的道谢。

尽管历史不能假设,我总觉得妈妈就算没有接触那些课程,以她的个性和处世方式,她仍会用自己的方式抵达后来的状态: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弱点,以慷慨的同理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只不过,她会少了许多机会,以专业心理工作者的身份帮助更多人,那就有点可惜了。

我们都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而我衷心感激是她。我不会矫情地说我们“无话不谈”,但我猜我和妈妈能说的话比绝大多数同辈人多很多。她让我学会了聆听和同理心,学会了认识自己,并且不要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她也让我知道:做事无论大小,只要不存私心,就能宠辱不惊,这都是受用一辈子的礼物。

我最喜欢她给自己毕生故事的按语,那是有福之人方能得之——但愿有一天,我们在回顾自己的时候,也都能像她一样问心无愧地说:“这个人,兴致勃勃地过了一辈子!”

 

 

自序 

感恩与分享之书 

——为简体字版而作 

 这本书从构思到出版,整整经过了两年的时间。

我非常高兴地知道,简体字版要在大陆出版了。

年轻时主持电台的节目,我偶尔会收到大陆听众的来信。不过,真正让我惊喜不已的是,在两岸开放后,意外地遇到许多电台主持人竟然都知道我,只是几乎没有人知道我逐渐换跑道了!

十多年来,通过加拿大的海文学院,我持续地去深圳参加各种工作坊。最初是因为一起在加拿大上课的同学冯铮,在 2005年邀我去为第一次在大陆开的课当口译,之后我开始去当助教,然后也自己讲授课程,因此跟各地的同学结了善缘。特别是由于海文学院的创办人黄焕祥与麦基卓合著的书《懂得生命》,我是五位译者之一,因为又是召集人,所以书的封面上只出现了我的名字。我很感动经常有人会主动来告诉我,他们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我多么希望我的生命过程也能够激励更多的人,一起充分地活出自我!

这本书是为纪念我走上成长之路后所有我感谢的老师们而写,因此在每一个章节后面,都有我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我特别感激的是,在我要开始带领自己设计的团体时,我的老师们告诉我的话:“我们的理论也是前人的累积,你放心用,但案例一定要用自己的故事!”“演说结束时,听众会记得的多半是故事而非理论!”因此,这本书的副标题所指的“七堂关于人生的成长课”,是为了配合我的恩师陈怡安的《人生七大危机》中的“七大危机”而写成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让理论尽量少些,故事尽量多些。它不是我的传记,故事都是为配合主题而精挑细选的。这是一本感恩与分享之书。

我在书的最后,安排的是自己罹癌之后所面对与经历的过程,因为走过,所以特别希望与人分享——不只说出自己的勇敢之处,也提及自己最低沉与痛苦的阶段,为的是呈现出真实的人性。生命原本就有起起伏伏,有时勇敢,有时也可以怯弱。有些读者会以为我已看透生死,但我要特别声明,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生性较积极乐观。这不表示我不怕死亡,不过是想通过学习,希望在最后关头能放下一切,安心离开人世罢了!值得庆幸的是,回顾自手术开刀以来的五年,我每日过得充实,不论工作或玩乐都很尽兴。

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天,又到了做例行检查的时候。我的医生给我安排了乳房超声波检查,结果一切安好,只需要继续每年追踪。

于是,我又可以敞开胸怀,兴冲冲地继续做我爱做的事——在感恩之余,持续跟大家分享爱,并共同成长!

“我无法决定未来,但我可以决定用什么态度面对每一天!”这句深受维克多·弗兰克尔影响的话语,我愿意在这里再强调一次,并与读者诸君共勉之。

二〇一八年三月二十日

陶晓清

此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2yuan,请先
链接失效、没有跳转及其他任何问题请联系站长微信:h13776035
获取正版《生命的河流:七堂关于人生的成长课》 生命的河流:七堂关于人生的成长课 “民歌之母”陶晓清,详解人生七大危机及对策,献给对生命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你 生命的河流:七堂关于人生的成长课 “民歌之母”陶晓清,详解人生七大危机及对策,献给对生命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你 生命的河流:七堂关于人生的成长课 “民歌之母”陶晓清,详解人生七大危机及对策,献给对生命既有期待又有困惑的你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